社科网首页| 论坛| 人文社区| 客户端| 官方微博| 报刊投稿| 邮箱
用户名: 密码: 找回密码

学术期刊

首页 > 2018年第4期(总第220期) > 详情

反恐与承认:恐怖主义全球治理过程中的价值破碎化

作者:曾向红 邹谨键 来源:《当代亚太》2018年第4期 时间:2019-10-23

作  者:曾向红 邹谨键

作者机构:[1]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;[2]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;[3]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东方学院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

出 版 物:《当代亚太》

年 卷 期:2018年 第4期

摘  要:国际社会在治理恐怖主义的过程中存在价值破碎化现象。如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过程中,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坚持国家主权不应是国际反恐行动的屏障,而且试图以政权更迭和民主移植的方式达到消除恐怖主义的目的;而以中国、俄罗斯为首的非西方国家则坚持反恐不能以削弱国家主权为代价,需尊重他国的历史、文化、发展道路等特殊性。从承认理论的角度进行观察,尊重其他国家的国家主权和要求捍卫人权属于“薄的承认”,尊重其他国家的独特身份属于“厚的承认”。文章认为,恐怖主义全球治理过程中的价值破碎化现象,主要源于不同国家在反恐过程中对待“薄的承认”与“厚的承认”的不同态度,这种破碎化现象同时也反映了这种不同态度。西方国家虽然强调个人层面的“薄的承认”,但只是选择性地、甚至拒绝给予非西方国家国家层面的“薄的承认”和“厚的承认”。与之相反,非西方国家则在反恐过程中淡化个人层面的“薄的承认”,坚持认为国家相互给予国家层面的“薄的承认”与“厚的承认”不可或缺。国际社会在治理恐怖主义过程中存在的价值破碎化现象,不仅妨碍了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的有效治理,而且有可能对国际秩序的稳定造成冲击,其所带来的后果甚至比恐怖主义更为严重。

页  码:113-155页


相关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网.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.jpg 国家全球战略智库.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.jpg